ManBetX官方登录器 ,免費提供專業的manbetx3.0 、資訊、知識、供應商、生產廠家等等

ManBetX官方登录器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万博manbetx投注

万博manbetx投注

發改委賀燕麗解讀《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城南二哥2021-03-25 12:48:58万博manbetx投注 570來源:複合布料_ManBetX官方登录器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終於在社會各界的期盼中正式公布。與之前業界所了解規劃綱要不同的是,《規劃》呈現了一個更加具體、振奮人心的紡織工業3年調整振興的前景。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規劃》的貫徹落實必將有助於紡織工業堅定信心,加快結構調整,加強自主創新,努力開拓市場,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日前,該規劃製定的主要負責人——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對《規劃》重點內容進行了權威解讀。《規劃》編製過程是對紡織傳統產業的再認識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紡織行業被很多人認為是應該限製發展的行業,為什麼國家這次將紡織列入調整振興的重點產業?  賀燕麗: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嚴重衝擊實體經濟,受此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將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做出了一係列重大決策和部署。2008年11月,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決定,製定和組織實施紡織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的重大措施。  國家之所以選擇紡織工業作為調整振興的重點產業,主要原因在於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相當嚴重,加劇了行業的困難形勢,已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規劃》在對我國紡織工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紡織工業明確定位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  記者:編製《規劃》的過程其實是對這一傳統行業再認識的過程,這對科學確定紡織工業的地位有何作用?  賀燕麗:可以這樣說,隻有對一個產業發展的曆史和現實都作了充分了解和科學、準確的判斷之後,才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的脈絡,製定出符合行業實際、切實解決問題的政策和措施。  紡織工業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堅持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從上遊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製造的產業體係不斷完善,在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國際競爭力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從產業規模看,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紡織工業產銷保持了穩定較快增長。2000~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4%。2007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126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6.9%,占全國GDP的3.3%;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服裝等產品的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位,為滿足全國乃至世界人民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作出了貢獻。  從出口貿易看,產品出口大幅增加,紡織工業約3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占有率連續10餘年位居首位。  從產業結構看,紡織工業已突破傳統工業的範圍,向高科技領域發展,服裝、家用、產業用三大終端產業纖維消耗比例由2000年的68:19:13調整至2007年的52:33:15,家用、產業用紡織品成為產業發展的增長點,應用範圍已擴大到航空、航天、水利、農業、交通、醫療等眾多領域。  從裝備水平看,約三分之一左右的紡織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棉紡織裝備中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和清梳聯比重分別達到51.4%、47.5%和41.1%;部分高新技術纖維實現產業化,T300水平的碳纖維、高強聚乙烯纖維、芳綸1313等高技術纖維產業化已取得突破。  從拉動就業看,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業人數達1100萬人,占全國工業的14%。加上規模以下企業,全行業吸納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人,其中80%為農村轉移勞動力,每年約從紡織產業獲得2500億元的現金收入,可提高1000多萬戶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我國農業生產出的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基本上都由紡織業消化,直接關係到1億農民的生計,紡織工業對解決“三農”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規劃》在對我國紡織工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紡織工業明確定位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 八項重點任務揭示紡織行業結構性矛盾  記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紡織行業調整和振興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哪裏?確定這些重點工作的依據是什麼?  賀燕麗:按照《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紡織行業要著力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外市場,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後產能,五是優化區域布局,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係,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八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這八項重點工作是針對紡織行業當前及今後發展中出現或已出現的問題提出來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行業自身的結構性矛盾並有效減小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  按照《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紡織行業要著力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外市場,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後產能,五是優化區域布局,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係,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八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紡織工業在長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矛盾與問題,首先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多年來行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其投入力度僅為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阻礙了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同時,紡織服裝產品出口仍以貼牌加工為主,僅僅是靠量的擴張賺取低廉的加工費;高技術、功能性纖維開發滯後,產業鏈條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紡機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等仍為行業現狀。  其次,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我國紡織工業生產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產業用紡織品比例低於發達國家10個百分點以上;出口產品高附加值比重低,處於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發達國家,多元化市場格局有待進一步推進。  第三,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紡織工業占全國工業總能耗的4.3%,用水量的8.5%,廢水排放量的10%,其中大部分為印染廢水,且平均回用率僅為10%。隨著節能減排標準的提高和執行力度的加大,紡織企業產業升級任務更加緊迫。  第四,產能規模擴張過快。近年來,紡織工業規模擴張速度過快,2007年底紡紗能力比2000年增長了2倍,年均增長16.6%;化纖產能增長2.5倍,年均增長21.6%。在偏重規模的同時,也出現了低水平重複建設和中高水平同質化發展的傾向,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目前,我國紡紗能力已超過1億錠,化纖行業一般產品產能過剩,而差別化纖維品種少,仍需進口;一批效率低、工藝落後的間歇式小聚酯、常規滌綸裝置和汙染嚴重的粘膠設備仍時開時停,尚未淘汰;占印染能力近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設備仍在運行。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金融危機對產業已形成嚴重衝擊。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對我國紡織工業造成嚴重影響。出現了外需大幅下滑、內需競爭加劇、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增加、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麵,我國紡織工業陷入多年未遇的困境。  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全年出口總額增長8.2%,增速比上年回落10.8個百分點;2008年秋季廣交會訂單成交量同比下降30%以上。  受外需不振影響,相當部分紡織企業將出口產品轉為內銷,加大了國內市場壓力;與此同時,紡織原料價格全球性大幅下跌,國內棉花價格由2008年上半年的1.4萬元/噸降至年底的1.1萬元/噸,廠絲價格也由23萬元/噸降到低的13.6萬元/噸,跌至20年來低水平;紡織生產企業上半年高價購入的原料嚴重壓庫,無法順利銷售,占壓大量資金,難以正常周轉;農民遭遇賣棉難、賣繭難,甚至在中西部一些地區的農村發生了大麵積毀桑現象。  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是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麵達到20%,虧損總額達227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規模以下小企業虧損更加嚴重。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就業人數同比下降1.2%,比上年同期少增加就業50萬人,規模以下小企業減員現象更為普遍,三分之一小企業停產或倒閉,造成大量農民工返鄉。  另外,由於紡織企業平均利潤率低,貸款難度大,很多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經營,一些企業為防止資金鏈斷裂,被迫通過民間借貸以高於銀行貸款3~5倍的利息獲得資金,導致企業生產經營的惡性循環。  綜合考慮行業發展實際以及危機對行業所造成的影響,規劃提出從這八方麵進行重點突破,以保持行業平穩增長。  記者:為了保證政策重點任務的完成,《規劃》明確提出了10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其宗旨是什麼?  賀燕麗:規劃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緊緊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要求,在已經落實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結合行業麵臨的新形勢和重點任務提出了10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一是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二是加大棉花、廠絲收購力度;三是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四是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五是鼓勵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六是加大對紡織企業的金融支持;七是減輕紡織企業負擔;八是加大對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九是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十是發揮行業協(商)會作用。  這10項措施及保障條件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充分體現了“應急性”和“長遠性”相結合的宗旨。既有應對當前需求萎縮、企業虧損增加、資金短缺等突出困難的“應急性”政策措施,也有著眼長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長遠性”政策保障。  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與擴大內需並重  記者:《規劃》將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您認為其中的重點在哪兒?  賀燕麗:紡織產業目前麵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市場壓力加大。今年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24.5億美元,同比下降14.78%,是多年來的大降幅。盡管我國內需市場有很大潛力,但一時難以消化出口市場產能的轉移壓力,要保持產業穩定發展,必須保證出口市場份額的穩定,因此,規劃把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規劃提出: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穩定紡織品國際市場份額。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  《規劃》從兩方麵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麵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另一方麵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去年8~11月,國家已兩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今年又進行了兩次調整,退稅率也從11%提高到16%,在半年多時間內4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這一產業的高度重視。按照2008年出口額來計算,出口退稅提高1個點,將為紡織產業帶來100億元左右的效益,這對提振出口企業信心,幫助企業擺脫困境,維護我國出口市場穩定具有積極意義。提高紡織產業出口退稅率,也是規劃中一項普惠製的措施。 應該看到,多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占到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50%以上。出口市場的過於集中,也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同時更容易引起貿易磨擦。近年來,我國對俄羅斯、東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紡織品出口不斷增長。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繼續加大對這些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是我國應對發達國家市場萎縮、應對貿易保護和穩定出口市場份額的重要選擇。  《規劃》還提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在具有相對優勢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打造自主國際品牌。  我國紡織工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國際比較優勢,但是多年來產能的快速發展,造成了資源短缺、產能相對過剩、市場惡性競爭等。在當前國際市場萎縮的形勢下,雖然給穩定外需帶來了巨大困難,但也蘊藏著機遇,發達國家由於自身原因正失去或退出一部分市場,發展中國家也非常歡迎中國紡織企業對外投資。如果能及時抓住機遇,因勢利導,發揮我國紡織工業多年積累的優勢,在國外投資設廠,必將使我國紡織工業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在國外收購或建立物流中心、銷售中心,實施自主品牌走出去戰略,可使我國紡織產業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延伸,從單純製造型向製造服務型轉變,從生產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同時實現在全球範圍內銷售、研發、生產各個環節的優化配置,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規劃》從兩方麵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麵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另一方麵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記者:規劃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麵提出了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針對國內市場,《規劃》提出,要引導紡織企業大力開發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優化和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營銷網絡建設,減少流通環節;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村的銷售,便利農民消費。  中國13億人口的穿衣問題,本身就決定了內需市場是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統計數據看,2000年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內銷比重為67%,2008年這一比重已經提高到77%。去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了21.6%,而衣著類消費增長了22%。從長遠發展看,立足內需,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衣著文化需求,將是我國紡織產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當前在外部需求降低的情況下,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對紡織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市場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市場有著尚待開發的巨大潛力,以服裝業為例,2008年城鎮居民年平均衣著消費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農村尚不足200元,僅相當於城鎮的1/5;就纖維消費量來看,發達國家的年人均纖維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而我國平均為17公斤,農村消費量更少。當前,農村市場正處於消費環境加快改善、需求結構逐步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村的消費潛力正逐步釋放,這是擴大內需的難得機遇。當然,我國農民人均收入還較低,農村市場的開拓需要一個過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農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再加上農村商業網點建設的不斷完善,農村市場的部分潛在需求將轉化為現實需求,開拓農村市場將大有可為。  《規劃》還特別強調了加快推進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和產業化。產業用紡織品是紡織工業中具潛力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涵蓋過濾用、醫衛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裝飾用等幾十個領域,其開發應用的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紡織工業是否強大的重要標誌。發達國家的產業用紡織品比重一般占到紡織產業的30%左右,而我國僅為15%,高端產品仍需要進口,因此這一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擴大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順應了市場需求,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重點用於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地震災區重建工作,這些領域都會加大對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所以說,未來3年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良好時機。規劃明確了今後3年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重點,集中在水利、交通、建築、新能源、農業環保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並強調通過3年的引導和發展,使產業用紡織品在全國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19%。可以預料,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配套工業應用需要為主的產業用紡織品,將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解決99.4%中小企業的問題意義重大  記者: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困難對紡織行業調整振興有何意義?  賀燕麗:紡織工業99.4%是中小企業,行業平均利潤率低,對外依存度較高,也是受金融危機衝擊大的產業之一,同時紡織又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產業,中小紡織企業的穩定對於拉動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幹企業與帶動中小企業、帶動就業結合起來,發揮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在產業調整和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同時引導中小企業應對危機,增強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提出了一係列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針對企業反映突出的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難度大、利率高等問題,規劃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允許將到期貸款適當展期。放寬中小企業貸款呆賬核銷條件,對中小企業貸款實行稅前全額撥備和提供風險補償。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等融資債券。規劃還要求中央和地方加大對資質好、管理規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為紡織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等。這項工作由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牽頭,將製定具體的實施意見。  針對中小企業負擔重的問題,《規劃》提出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具體措施。如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企業,可根據有關規定實施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相關社會保險費率等政策。對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等辦法穩定員工隊伍,並保證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困難企業,允許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地方政府製定的產業扶持政策,要適當向紡織企業傾斜,加快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等。 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幹企業與帶動中小企業、帶動就業結合起來,發揮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在產業調整和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同時引導中小企業應對危機,增強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還提出,國家現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基金)等向紡織企業適當傾斜;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紡織企業鞏固和開拓國內外市場的支持力度;支持麵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環保、檢測、信息等公共服務體係,推進紡織企業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加大對紡織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及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將為紡織產業擺脫當前麵臨的困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技術創新發力點就是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規劃》更加強調了明確提出行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實施技術改造的重要性,您認為,為什麼要把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及應用、產業用紡織品開發應用等作為技術創新的發力點?  賀燕麗:《規劃》指出,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及應用、產業用紡織品開發應用、新型紡織裝備自主化,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的技術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設等。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和應用是紡織產業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是紡織大國,但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高技術纖維技術和裝備尚未實現產業化,並受製於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多方麵限製,影響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建築、基礎設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升級;同時作為應對石油資源日趨枯竭、實現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物質纖維也是剛剛起步。近兩年,我國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步伐加快,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支持高新技術纖維質量性能的提升、加快下遊複合材料產業化以及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和應用是紡織產業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  紡織工業實現做大做強,裝備國產化是基礎。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纖維關鍵裝備,以及無梭織機、針織機、產業用紡織品製造裝備、高性能經編織機等傳統紡織機械仍需要進口。因此,新型紡織機械裝備國產化,應是推動我國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基礎,這也是3年調整振興期間紡織產業技術進步的重點之一。  在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方麵,以加快傳統紡紗織造及染整、化纖行業的技術改造為重點。傳統紡紗織造行業是上遊纖維初加工產業中主要的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戶數占全行業的65%,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也關係到紡織工業整體產品水平的提高;印染後整理是紡織產業急需升級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麵臨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化纖行業則存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差別化水平偏低、高技術產品產量少等問題。目前,這些行業整體工藝技術和生產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促進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的應用,淘汰和改造落後生產能力,提高生產效率、產品檔次和清潔生產水平。在當前紡織行業麵臨較大發展困境和調整升級的關鍵時期,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專項,對於加快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保持紡織產業平穩發展和產業競爭力,加快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原料問題直接關係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礎   記者:規劃為什麼對棉花和廠絲的收購問題特別關注?  賀燕麗: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原料價格開始大幅回落,到去年底國內棉花價格已跌至11000元/噸左右,相對上半年下跌了3000多元/噸。繭絲綢行業形勢更是急劇下滑,蠶繭收購價格從2007年秋季的1600元/擔,2008年秋季跌至低450元/擔;廠絲價格從2007年高36萬元/噸下跌至2008年低價13.6萬元/噸,為近20年來的低水平。繅絲企業虧損麵高達70%以上,部分企業已關停,農村個別地方出現砍桑毀桑現象,行業發展的基礎受到了直接而嚴重的影響。  原料價格大幅波動不僅影響到紡織企業效益也影響到農民的增產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的收購力度。這裏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參與收儲,以利用企業庫容,穩定市場價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農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  原料價格大幅波動不僅影響到紡織企業效益也影響到農民的增產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的收購力度。這裏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參與收儲,以利用企業庫容,穩定市場價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農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同時,由國家支持企業在價格較低時收購原料,可以幫助解決企業流動資金“腸梗阻”,在市場複蘇時原料可適時轉化為商品,銀行貸款也能得到及時回收,國家僅提供貼息,成本不高,也不用考慮國儲出庫問題。以上措施同時可穩定棉紡和繅絲企業就業,防止棉花種植麵積下降,製止大麵積砍桑毀桑,從而保持紡織原料供應穩定。 東西部產業發展需要不同定位   記者:目前,紡織行業麵臨優化區域布局和加快產業轉移的緊迫任務,對此,規劃提出了哪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  賀燕麗:我國紡織產業在區域布局上存在著明顯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集中了紡織行業80%的企業。但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各種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漲,中西部地區臨近原材料產地、勞動力供應豐富等優勢逐漸顯現,紡織產業特別是服裝及紡織初加工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日漸明顯。  針對這種形勢,規劃明確了東西部產業發展的不同定位:東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勢,跟蹤國際新技術和產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業和產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防低水平產能的轉移擴張。  引導紡織產業向原料產區轉移,這是規劃中優化產業布局的一項重點。規劃強調,加強內地與新疆的合作,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支持大企業集團將其產業鏈的一端移入新疆發展,構建跨區域上下遊緊密聯係、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把新疆建成依托內地麵向中亞乃至歐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東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勢,跟蹤國際新技術和產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業和產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防低水平產能的轉移擴張。  新疆是我國大的棉花產區,但當地棉紡產業發展卻相對滯後,不能充分發揮棉花優勢。2004年以來,浙江雅戈爾集團、巨鷹集團、山東魯泰集團、海龍集團、江蘇華芳集團、香港溢達集團都紛紛在新疆投資設廠,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這對新疆今後的紡織工業發展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從貿易角度看,新疆近年來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特別是去年在東部出口貿易增幅不斷回落的形勢下,新疆保持了大幅增長。因此,加大棉紡織產業向新疆轉移,將可改變東部原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不利因素。  在優化區域布局任務中的另一重點是繼續推進和深化“東桑西移”。之所以如此重視繭絲綢這一產業,是因為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繭絲綢資源供應和貿易大國,繭絲綢產業也是農工商緊密聯係的產業。“十五”以來,我國桑蠶產業區域結構調整明顯加快,東部增長緩慢或出現負增長,中西部地區有了較快發展。2006年,國家開始實施“東桑西移”工程,先後安排資金3億元,用於農業蠶桑投入,補貼桑蠶基地建設和冰雪、地震災區恢複生產。“東桑西移”工程在中西部偏遠貧困地區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被譽為“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產業得發展、財政得收入、政府得人心、生態得保護”工程。  “東桑西移”是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規劃再次強調繼續推進和深化“東桑西移”,並提出重點鞏固和發展現有200個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基地,並要在全國發展50家以“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具備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絲綢企業。  積極推動和引導紡織產業轉移,不但有利於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而且對提高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效益提升、解決當地富裕勞動力就業問題都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對當地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記者:《規劃》已正式公布,行業和企業關心的是如何落實的問題。為了保證政策有效落實,國家將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目前,國務院已向社會正式公布了紡織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切實按照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紡織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3年目標的實現。  根據規劃內容和重點任務,規劃確定了13項工作任務,並明確了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和實施時間。針對這一工作分工,國務院要求各有關部門盡快製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措施,並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地區也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製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成效。相信在規劃的指引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紡織產業一定能渡過難關,實現3年振興目標。AAERT5Y4375J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