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X官方登录器 ,免費提供專業的manbetx3.0 、資訊、知識、供應商、生產廠家等等

ManBetX官方登录器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複合麵料資訊

複合麵料資訊

2022年3月絲綢行業大事要聞

城南二哥2022-12-28 13:58:53複合麵料資訊288來源:複合布料_ManBetX官方登录器

  中國工程院“絲綢質量發展”戰略研究與谘詢項目調研和啟動會在巴貝集團舉行

 2022年3月絲綢行業大事要聞

  3月5日,由浙江理工大學牽頭的中國工程院2022戰略研究與谘詢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項目調研和啟動會在浙江巴貝集團有限公司順利舉行。項目負責人陳文興院士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與會專家和行業代表圍繞絲綢產業的關鍵性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希望積極響應“雙碳”戰略目標,通過大數據和高科技賦能,建立標準化的現代農業和工業,加大研發力度,拓展絲綢和蠶絲蛋白在大紡織、生物醫學和食品等方麵的應用領域,並充分利用新媒體渠道,宣傳和科普絲綢。(世界絲綢網)

  中國品牌建設絲綢桑蠶品牌集群成員大會順利召開

  3月29日,中國品牌建設絲綢桑蠶品牌集群成員大會視頻會議順利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題為《把握曆史機遇紮實推進桑蠶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工作報告和《中國品牌建設絲綢桑蠶品牌集群增補集群副主席人事議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對集群2021年度工作進行講評,並對2022年度工作提出指導意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

  複旦大學用天然蠶絲成功製備熒光纖維

  近日,複旦大學化學係熊煥明教授團隊以桑葉為原料,製備出一種碳點(carbon dots, CDs),該碳點具有較強的近紅外熒光,絕對量子產率可達73%,半峰全寬為20 nm,有望用於紡織和生物給藥。2月28日,相關論文以《桑葉衍生的紅色發射碳點用於喂養蠶以生產明亮的熒光絲》(Mulberry-leaves-derived red-emissive carbon dots for feeding silkworms to produce brightly fluorescent silk)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eepTech深科技)

  西南大學團隊成功開發人乳鐵蛋白絲膠納米微球遞送係統

  3月12日,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夏慶友教授團隊與美國塔夫茨大學David L.Kaplan院士合作,在Acta Biomaterialia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tically engineered pH-responsive silk sericin nanospheres with efficie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ulcerative colitis”的研究論文。團隊充分利用家蠶絲腺生物反應器、蠶絲對蛋白活性的保護,以及蠶絲蛋白的pH響應性三大優勢,運用家蠶種質創製關鍵技術遺傳改良合成人乳鐵蛋白蠶絲的新型家蠶品係,實現了人乳鐵蛋白蠶絲原料的供給且無需額外添加人乳鐵蛋白,進一步開發了一款口服和靶向型的人乳鐵蛋白絲膠納米微球遞送係統,並用於結腸炎治療。(高分子科技)

  2022年第一批絲綢團體標準計劃獲批立項

  3月15日,經廣泛征集、有關單位申報、立項意見征求,報中國絲綢協會批準,2022年第一批團體標準製修訂計劃以中絲協﹝2022﹞6號文印發下達,標準名稱為:《絲綢產品碳足跡核算技術要求與規範》《智慧桑蠶養殖係統集成要求》《蜀繪》《抑菌蠶絲被》,完成年限為一年。(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濮綢》“浙紡標”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3月11日,經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標準專業委員會專家組審核並通過的《濮綢》“浙紡標”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濮綢》團體標準由浙江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牽頭,桐鄉市萬錦堂絲綢紡織有限公司為主起草,浙江理工大學、桐鄉市泰勝進出口有限公司參與起草,通過標準化手段,擦亮非遺項目的“金名片”。該標準的製定,有利於濮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和產業化,對傳承和發展浙江省桑蠶絲綢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

  廣西南寧蠶種首次出口中亞國家

  3月3日,經邕州海關檢驗檢疫合格,廣西南寧市邕州蠶種有限公司培育的99 600張500箱“菁鬆×皓月”蠶種順利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土庫曼斯坦,實現廣西蠶種首次出口中亞國家。近年來,隨著“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新格局的形成,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廣西南寧憑借區位、技術和良好的蠶業生產基礎,為種桑養蠶這項傳統農事融入了新的活力和國際元素,並成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交流新的載體。(南寧晚報)

  浙江2022年首批蠶種順利出口

  3月21日,經杭州海關所屬嘉興海關檢疫合格,桐鄉市蠶業有限公司14批、18.23萬張優質春季蠶種從嘉興桐鄉養蠶基地出發飛往北京,隨後通過專機出口烏茲別克斯坦。這是2020年浙江首批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的蠶種。除烏茲別克斯坦外,蠶種還出口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受疫情影響,國際航運緊張,桐鄉市蠶業有限公司將分批出口改為集中一次性包機出口。(嘉禾關情)

  廣西河池市首個人工飼料養蠶項目在環江掛繭成功

  3月8日,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工飼料養蠶項目試驗基地第一批人工飼料養蠶出繭測產,標誌著河池市首個人工飼料養蠶項目在環江獲得成功。人工飼料養蠶是取代傳統桑葉養殖,實現批量人工養殖的新模式,具有不受季節限製、節省勞力,投喂食次數少、蠶病減少等優點,有利於蠶農降本增收。桑蠶產業是環江的傳統優勢產業。環江人工飼料養蠶項目2022年2月初進入飼養階段,蠶的整個生長過程狀態良好,繭層率17.98%,繭蛹率100%,繭質量優於純桑葉養蠶繭的平均水平。(廣西新聞網)

  浙江省49個“2021年中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繭絲綢)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近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全省49個“2021年中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繭絲綢)項目”完成了驗收,在3 498萬元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拉動企業自主投入資金3.5億元,企業研發創新、技術改造、品牌建設與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浙江省絲綢協會)

  江蘇省蠶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會在無錫召開

  3月14日,江蘇省蠶種所在無錫召開了全省蠶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推進(視頻)會,總結了2021年蠶遺傳資源普查與保護工作,並研究部署了2022年重點工作。會議邀請全國畜牧總站韓旭畜牧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專家作政策解讀和技術培訓,江蘇省省級專家組組長及保種單位負責人分別做了工作和技術交流。2021年江蘇省蠶遺傳資源普查與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蠶遺傳資源主要分布在5個設區市、7個保護單位、計352份,實際保護資源483份次。其中地方品種94份次、培育品種327份次、引入品種42份次、蓖麻蠶20份次。並推薦6家單位為全國蠶遺傳資源性能測定單位。(江蘇省蠶種所)

  廣西壯族自治區桑蠶生產機械化研討會在宜州召開

  3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桑蠶生產機械化研討會在河池市宜州區召開,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入研究探討了加快推動桑蠶生產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並作了《校企合作下的桑蠶生產機械自動化設備研製及應用》《繅絲領域新設備開發》《廣西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機械設備應用思考》等報告,專家代表為廣西桑蠶生產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與會嘉賓一同參觀了宜州區德勝鎮上坪村桑蠶種養生產示範基地、廣西林勝堂蠶具有限公司和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中心)

  成都大運會獎牌綬帶創新運用蜀錦工藝

  3月18日,成都大運會獎牌全球發布儀式在成都舉行,獎牌綬帶以紅藍為主色調,芙蓉紋樣、太陽神鳥紋樣、棋盤格紋、成都大運會會徽等分列其中,設計典雅大方,具有濃鬱的巴蜀風情。綬帶織造首次融入蜀錦工藝,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運動完美融合,極具東方美學韻味。(四川日報)

  廣西上思縣智能蠶繭科技園暨非遺絲綢香雲紗染整技藝基地項目開工

  3月26日,廣西上思縣智能蠶繭科技園暨非遺絲綢香雲紗染整技藝基地項目開工,標誌著上思桑蠶產業園建設邁入全新階段。智能蠶繭科技園項目是上思縣圍繞“1633”工程,大力推進桑蠶產業園建設,以“一主園一工程多基地”發展桑蠶產業的核心工程,更是打造絲綢深加工產業園、建設蠶桑生態文化旅遊區的示範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第一期計劃投資7.5億元,建設占地500畝的蠶桑基地示範園項目、智能化工工業養蠶項目、繅絲加工項目和坯綢深加工項目,將建成“桑基地-飼料養蠶-白廠絲生產-綢布紡織”的繭絲綢產業鏈。預計2026年建成達產後,年完成工業生產總產值超20億元,蠶桑基地規劃種植桑樹10萬畝以上,蠶桑種植產業鏈產值超7.5億元,有力帶動農民增產增收。(上思縣融媒體中心)

  廣東絲綢紡織企業與廣西大宗繭絲國際交易中心舉行座談

  3月14日,廣東絲源集團有限公司、絲麗國際集團等一行到訪廣西大宗繭絲國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就絲綢企業現階段及未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新業務品種合作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並探討了香雲紗絲綢麵料品種的業務合作可能性,希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資源,強強聯合。(廣西大宗繭絲國際交易中心)

  貴州省荔波縣縣長一行考察廣西宜州桑蠶產業項目

  3月19日,貴州省荔波縣委副書記、縣長馬登宏率考察團前往廣西宜州考察桑蠶產業項目,先後調研了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核心)示範區、廣西林勝堂蠶具有限公司、廣西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詳細了解了宜州區養蠶曆史、規模化養殖、新蠶具生產使用、桑蠶資源綜合利用、繭絲綢加工、品牌結構、技術服務體係、科技成果推廣等情況,認真詢問了宜州區桑蠶產業發展現狀。希望兩地加強聯係,在桑蠶產業等方麵進一步溝通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奏響兩地桑蠶產業發展的新篇章。(今日宜州)

  上久楷宋錦走入全國兩會會場

  3月7日,2021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表彰儀式在北京舉行。此次為20位履職出色的委員頒發的“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長70 cm,寬40 cm,其宋錦麵料采用纏枝萬字紋,創新地將纏枝紋與萬字紋相結合。萬字紋作為古代傳統紋樣之一,是太陽或火的象征,有吉祥、萬福之意。纏枝紋含有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連綿不斷的結構形式寓意生生不息。麵料底色為城牆紅,花紋顏色為黑色,穩重而典雅。(吳江發布)

  中國郵政、浙茶集團、萬事利絲綢聯合舉行“為亞運添彩”項目合作啟動儀式

  3月25日,中國郵政、浙茶集團、萬事利絲綢三大杭州亞運會官方供應商聯動,舉行了“為亞運添彩”項目合作啟動儀式,並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同以跨界合作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在品牌、產品、文化、渠道等領域的獨特優勢,精心組織,持續創新,為杭州亞運會提供最優質服務保障的同時,以更具內涵的文化創意產品為媒介,在杭州亞運會的舞台上向全世界講好杭州故事、中國故事、亞運故事。(萬事利集團)

  安徽省繭絲辦領導調研肥西蠶桑基地建設

  3月7日,安徽省繭絲綢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省商務廳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處長賈明飛,安徽省商務廳財務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張春風一行,到肥西縣調研規模化集約化蠶桑示範基地建設情況。近年來,在安徽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肥西縣蠶桑生產穩步發展,全縣現有桑園麵積4 146.7公頃(6.22萬畝),規模化集約化蠶桑示範基地646.7公頃(0.97萬畝),蠶桑類家庭農場46家,蠶桑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蠶桑技術服務網絡健全,2021年全縣蠶農養蠶收入1.1億元。調研要求,肥西縣要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蠶業科技創新,因地製宜,整合資源,實現蠶桑繭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安徽省商務廳財務處二級調研員江洪、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三級調研員王斌參加調研,安徽省繭絲綢行業協會秘書長、肥西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衛功舉高級農藝師等陪同調研。(安徽省蠶學會)

  安徽京九絲綢公司等3戶絲綢企業列入《安徽省“十四五”紡織工業發展規劃》

  3月,為做大做強安徽省紡織工業,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紡織工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在“重點領域和任務”(一)紡織業中,有3戶絲綢企業列入,絲綢行業具體為聚焦工信部《推進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2019-2023)》部署,開展絲綢行業智能製造探索。依托安徽京九絲綢公司、三利絲綢、廣德新豐絲綢等技術改造項目,加大真絲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力度,提升絲綢骨幹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場的優質產品。加強絲綢紡織技術和設計創新,進一步深入挖掘、提煉絲綢產業傳統文化精髓,大力發展高端絲綢產品,積極發展絲綢文化旅遊。(安徽天彩絲綢有限公司)

  來源:《絲綢》雜誌、國際絲綢聯盟秘書處

AAADFWGREGTR